4月26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大红鹰dhy2288、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实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出席研讨会的有校党委书记郑萼、校党委副书记徐志宏、校社科处处长王德胜、人民论坛记者郭思远、大红鹰dhy2288院长陈新夏、院党委书记杜春丽、副院长黄延敏、沈永福、安铁岭、大红鹰dhy2288全体教师及50余名在读研究生。
上半场的会议由陈新夏院长主持。陈院长强调,此次会议是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纪念会,也是研讨会。在与会人员合唱《国际歌》的歌声中,研讨会拉开帷幕。
我校党委书记郑萼致辞。郑书记深情缅怀了马克思光辉伟大的一生,科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高举以及如何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问题。郑萼书记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的名字依然温暖而响亮,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真理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进。
校党委副书记徐志宏作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历久弥新的科学真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阶段的大会发言有4位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王淑芹教授发言的主题是“马克思的资本野蛮性与文明化思想”,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的两重属性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对待和运用资本。刁永祚教授发言的主题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刁教授纵观马克思的一生及其影响,精辟地概括出马克思的十大功绩。黄延敏教授发言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与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强调了研读经典文献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经典文献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意义。王洪波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深度研读马恩经典著作的双重路向”,结合自身研读文献的切身体会,提出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研究层次的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经典文献问题。
下半场的会议由杜春丽书记主持,学院5位副教授作了主题发言。黄志军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未来新时代的精神——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深刻探讨了对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认识。韩华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从三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创新发展。韩文乾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马克思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分析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困境和出路。李基礼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对唯物史观的价值”,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祝志男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阐释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六个方面的建设和创新。
沈永福副院长最后作总结发言,重申了校领导在会议致辞中提到的重点内容,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今天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内容:一是缅怀马克思的贡献和功绩,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问题,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研读及与教学的结合,四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创新。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积极思考。